在军迷们的一般认知中云资管,粟裕的作战对手狠人不少,最突出的、也是最著名的有胡琏、邱清泉、黄百韬、张灵甫、王耀武、杜聿明等人。实际上,这种认知还有些不够。真要论起来,粟裕敌手当中最厉害的狠人,当属抗日战争时期的日军南浦襄吉旅团长。为何这样说呢?
第一,两人缠斗的时间太长了,前后有四五年时间。
南浦襄吉旅团在序列上称日军第12混成旅团。该旅团早在粟裕1938年6月,打新四军江南第一仗韦岗伏击战时,便与其接触过。1940年6月,陈毅、粟裕率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所属部队,北渡长江开辟苏北根据地后,南浦“旅团亦先后跟踪而至,成为我军正面敌人”。新四军参谋处曾对该旅团的战斗力进行了分析评估,认为“战斗力较强,对我扫荡与进攻亦较积极”。
图片
在苏中与我两年半的缠斗期间,粟裕和南浦襄吉各自作为苏中战略区敌我最高指挥官,可谓是斗智角力,没少对决。至今在苏北大地上还流传着不少粟裕智斗南浦襄吉的故事。
1943年3月初,鉴于南浦旅团屡遭失败,日本侵华派遣军总部决定由小林师团(68师团)接替南浦襄吉旅团。南浦襄吉对这一安排深为不满。他在换防时不等小林部队到来就直接开走。后来由于南浦襄吉对小林师团的“清乡”行动,也采取了不合作的消极态度,再加上作战不力,最终被狼狈地召回到日本国内。
遍数我军高级将领与敌手斗争时间长短,像粟裕与南浦襄吉这样缠斗有四五年之多,可以说无出其右、极为罕见。
第二,两人缠斗的次数太多了云资管,战斗有成百上千次。
粟裕与南浦襄吉的缠斗主要在苏中抗战期间。这种缠斗说起来很有意思。最初,南浦襄吉旅团长率旅团主力、李长江伪军共1.7万余人,四路合击的是北面的盐城新四军军部。而粟裕则采取的是围魏救赵之策,举全力进攻南浦旅团部的驻地泰州,并一举攻克古溪、收复黄桥,同时围攻泰州、泰兴等地。这使得南浦旅团长不得不解除对盐城的合击,不得不南撤自保大本营泰州。
图片
南浦襄吉经过这次教训,痛感粟裕的一师和苏中对其威胁最大。于是他将进攻重点转向苏中。一时间苏中大地狼烟四起,日伪军的扫荡极为猖狂。而粟裕率领一师和苏中军民针锋相对,以各种斗争形式痛击日本鬼子。期间发生著名的战斗有:七争三仓、五夺丰利、斜桥伏击战、谢家渡伏击战,等等。我们不妨举两个例子:
1942年6月3日,粟裕指导新四军第7团发起斜桥伏击战,全歼了自三阳出犯的日军70余人、伪军100余人,缴获了敌人的全部武器装备,包括重型武器平射炮1门。对南浦旅团长要命的是,按照日本军律规定,丢失重武器的指挥官是要受到严厉惩处的。因此,南浦旅团长不得不写信给新四军,请求归还平射炮和日军尸体。南浦在信中这样写道:“贵军三阳镇伏击,可谓英勇神速,殊堪钦佩。如蒙归还皇军前所丢失之平射炮,而后贵我两军当和睦相处。”最终,日军尸体归还,但平射炮则留作新四军当宝贝一样自用。
1942年9月25日,南浦旅团第52大队保田大队长亲率日伪军400多人,企图奔袭新四军第1师指挥机关。粟裕亲临前线实施指挥。最终歼灭保田大队长以下官兵110多人,生俘日军3人。战后,粟裕指示把保田的尸体整理好并装进棺材,送到日军据点,同时附信一封:“警告日军不要再屠杀中国人民,否则难逃保田的下场”。南浦旅团长三天后亲自回信,一方面扬言要与新四军决战,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:“贵军战后归还战骸,宽厚仁德,诚贵军政略之胜利。”
图片
第三,两人缠斗的烈度太强了,生死只一念之间。
苏中抗战最紧张最激烈的时候,面对南浦襄吉的多次“清剿”与扫荡,粟裕“带领一个精干的指挥所,包括警卫部队共100多人”,留在“清剿”区内,领导全区的反“清剿”斗争,并且还多次亲临前线指挥。试想,粟裕作为新四军一师师长兼政委、苏中军区司令兼政委、苏中区党委书记,这样的一个集苏中党政军领导于一身的高级将领,竟然带着十几个人的指挥机构和一个加强排的警卫队,一直在扫荡圈内,一面同敌人周旋,一面指挥战斗,这个危险系数得有多高呀!
另外,很难想象,为了控制三仓和丰利两个要点,一个竟然反复争了七次,另一个竟然反复夺了五次。史称“七争三仓,五夺丰利”。“只有20多户人家的三仓镇被夷为平地,但是日伪军始终未能在那里安下据点,三仓地区仍然作为苏中根据地的基本区而巍然屹立。”
都知道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发动了百团大战,而苏中在粟裕的指挥下曾发动过十团大战。可见苏中斗争的烈度有多强。
粟裕与南浦襄吉在苏中两年半的缠斗,以南浦襄吉作战不利被撤回国而告终。他手下几个大队长的命运同样也都很惨:“但马大队长自杀,保田大队长战死,石井和皆美大队长被调离。”而苏中军民在粟裕的一元化领导下,不仅沉重地打击了日寇,还把苏中根据地建设成了“汉高阻的关中”。
8月10日是粟裕大将诞辰纪念日,谨以此小文纪念粟裕大将诞辰118周年。#帅克评史#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科元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