邹平市孙镇前刘村肉兔养殖基地内一片喧闹,标准化兔舍整齐排列,一只只憨态可掬的肉兔在笼内挤挤挨挨,嚼食饲料的“沙沙”声连成一片生机勃勃的奏鸣曲。饲养员们忙碌地穿梭在兔笼间,一边悉心查看兔子生长情况,一边给兔子投喂饲料。
“我们养殖的兔子品种主要是法国伊拉,这种兔子繁殖能力强,生长速度快。仔兔成活率高,适应性好华泰国际,饲养难度相对小一些。一只母兔一年能繁殖90多只小兔,70天左右就能长到5至6斤出栏,年出栏量能达到1万多只。”前刘村党支部书记刘立民算起了“致富账”。
经过外出考察学习,今年6月份,刘立民盘活了村委后院200多平的闲置厂房,并依托“党支部—企业”订单式合作模式,筹划实施了肉兔养殖这一“短平快”特色养殖项目,激活乡村经济发展新动能。
肉兔养殖优势显著,具有经济价值高、生长速度快、繁殖抗病力强等特点,投资少、见效快、风险低,市场前景好,经济效益可观。孙镇前刘村积极引导合作社大力发展该产业,引入机械化饲料加工设备,配备新型自动化笼具、智能环控、自动给水和清粪系统,实现养殖智能化环境控制。目前,已经引进种兔100只进行规模化养殖,每年出栏1万只以上,预计年底增加村集体收入4万元左右,并有多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群众持续稳定增收,成为壮大当地集体经济的重要产业。前刘村的“兔”飞猛进,是孙镇近年来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。看着笼中活蹦乱跳、长势喜人的兔子,刘立民对未来的发展蓝图充满信心:“目前来说肉兔长势很好,市场反馈也很积极,这也让我坚定了继续做大的决心,下一步准备追加30万投资进行扩建,增加种兔存栏量和现代化兔舍面积,进一步提升养殖规模和智能化水平,持续推进肉兔养殖规模化发展,解决更多周边村民的就业问题。”
在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中,产业振兴是破题关键。近年来,孙镇紧扣产业振兴主线,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发展养殖产业,不断增强造血功能,拓宽增收渠道,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,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。坡庄责任区党总支书记王茂斌表示:“前刘村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,各村要进一步挖掘自身资源禀赋和潜力,开动脑筋,大胆探索。我们会持续加大政策引导和技术服务力度,鼓励和支持各村发展各具特色、充满活力的产业,带动更多周边群众实现稳定增收,共享产业发展的红利。”
通讯员 孙梦婷 报道
科元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